肝炎患者為什么會厭食?在醫(yī)學上,厭食的定義為對飲食有厭惡感,不愿進食的表現(xiàn)。但是,患上肝炎后,為什么有部分患者會出現(xiàn)厭食癥狀,如何治療才能改善厭食癥狀?
什么是厭食?顧名思義,厭食就是指食欲減退或消失;其發(fā)生可由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失調(diào)所導致,同時可能由于局部或全身病變的影響,而使胃腸張力減退,從而影響神經(jīng)中樞而致厭食。其中,肝炎、肝硬變、膽道感染及膽石癥等肝膽疾病是厭食的主要病因之一。
肝炎患者為什么會厭食?肝臟是人體七大系統(tǒng)中最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,同時更是消化系統(tǒng)中最大的消化腺。在人體的消化系統(tǒng)中,食物在經(jīng)過消化道(口腔、咽部和食管、胃、小腸)消化后,則會進入肝臟中進行進一步的分解。其中,肝臟扮演乳化大分子脂肪、清除血液中細菌和異物、合成膽固醇的角色。但是對于肝炎患者來說,肝炎的發(fā)生會導致肝臟受損,肝臟的分解、合成及解毒能力則“大打折扣”,甚至是無法進行。
一般情況下,肝臟發(fā)生炎癥后,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受損,肝臟細胞也可能會腫脹破壞而致膽汁在肝內(nèi)淤積,從而導致了膽汁分泌的減少,并進一步降低了機體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,因此肝炎患者會出現(xiàn)厭油膩及納食差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再者,肝臟功能受損也會導致與消化相關(guān)的一些酶的生成和分泌減少,降低活性酶降低,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。此外,肝炎的發(fā)生還可能會導致胃腸的動力學改變,使腸胃蠕動功能減退延遲胃腸排空時間;因此病人飯后常有上腹脹悶感而出現(xiàn)厭食癥狀。
因此,肝炎發(fā)生后,為了維護肝臟細胞的代謝、修復以及再生能力,必須每日提供足夠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以及能量支持。這個時候,肝炎患者只能借助藥物修復、保護受損肝臟,以便保證肝臟功能的順利進行。
乙肝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,抗炎保肝治療是肝炎綜合治療中的重要部分,雖不能取代抗病毒治療,但也不能忽視。對于ALT明顯升高者或肝組織學明顯炎癥壞死的肝炎患者,理應在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抗炎保肝治療。但是,不宜同時應用多種抗炎保肝藥物,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及因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效應。
其中,甘草酸制劑(復方甘草酸苷片、天晴甘平)、水飛薊素制劑(維甘蘇)、多不飽和卵磷脂制劑以及雙環(huán)醇(雙環(huán)醇)、南五味子提取物(五酯膠囊、五酯軟膠囊)等,有不同程度的抗炎、抗氧化、保護肝細胞膜及細胞等作用,臨床應用可改善肝臟生化學指標。
百濟藥師溫馨提醒:在日常生活中,肝炎患者特別是有厭食癥狀的患者,應避免油膩煎炸之品,因其不易消化,同時易生濕生熱,不利于疾病恢復。